课程概况
关于地震,民间流传过一段顺口溜: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生动地描述了地震到来之前的种种异象。甚至有更为夸张的说法,比如奇特的射线云、异常的地震云,
半夜里出现白昼般的地光等等。这都是基于人民群众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很难用实证去解释背后的原因。
有没有更科学系统的方法来预测地震呢?
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通过精妙的内部机械装置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中国现代的地震预报研究始于1966年3月8日6.8级邢台隆尧地震之后。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的方针。我国地震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成功预测了1974年海城、1976年青龙、1976年平武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预报存在东西之争,未能及时预报,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使地震预报工作遭到质疑,以至于当时业界弥漫着“地震是无法预测的”的说法。直到2009年国家修改了防震减震法,我国地震预报工作迎来新生的契机。
地震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的。在《地震的预测》这门课程中,为大家讲授的是强祖基老先生,中国地震学的泰斗级人物。他六十年代赴苏联留学,获得地质矿物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130多篇论文,八十岁的高龄还坚持在摄影棚录制课程,将毕生所学与大家分享。他将通过基础浅显的语言,向各位同学讲解地震的机理、种类、成因,业内目前的预测能力及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主动预防建议,希望能够给各位有兴趣的同学和专业从业人员提供一个新的预报思路和方法论。
课程大纲
一、地震的原理
1、 从地球结构层层剖析,形象的解释地壳运动;
二、地震的种类
1、产生不同种类的地震,对社会不同领域的危害;
2、地震的前兆;
3、地震级数的形象描述;
三、业内地震预测的能力
1、国际优秀的预测能力;
2、国内的预测水平;
四、如何才能准确的预测地震
1、预测原理;
2、普通民众如何分辨谣言;
五、社会各行业的主动预防
1、特种行业,如铁路,如何主动的预防地震;
2、目前的铁路线是否有风险;
3、未来铁路建设如何减低灾难风险;
面向人群
广大地质兴趣爱好者,地质类专业学生及地震预报行业的专家学者。